加大民生补短板力度,强化社会保障,增进民众福祉。
按照这一制度设计,政策性住房制度将住房视为民生商品,具有政府让利、房价受控、开发商获利有限等特征,在我国目前发展阶段应当成为供房主体。不合理的房价机制,相当于一次又一次的造富运动,北上深广等一线城市居民不自觉地成为资产500万到1000万的中产富裕阶层,而一些炒房者资产少则几千万,多则上几亿、十几亿,而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房产价值只在几十万左右,而广大农村由于农民住房不能与商品房一样上市流通,住房价值不但没有升值,反而在贬值。
德国建立了科学的地产价格独立评估机制,对地价、房价、房租等实行指导价制度。从需求看,除了少部分以住房为目的购买商品房外,大部分是出于对房价上涨的预期,将商品房作为金融产品进行投资保值而形成的需求,由此形成了巨大的虚拟需求,形成商品房供需两旺格局。规定最高限价具有法律效力,所有房地产交易必须认真执行。在我国房价大幅上涨的背后,是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的基本事实,是住房功能的严重异化。制定并实施《联邦建筑法》,各地成立了房地产公共评估委员会,负责制订当地具有法律效力的基准价或者指导价,《联邦建筑法》规定所有房地产交易有义务参照执行房地产指导价,但可在合理范围内浮动。
对商品房实行最高限价政策,房地产利润水平仍然高于制造业等产业利润水平,不影响社会资金开发房地产的积极性。对新建商品房执行最高限价政策,意味着新建商品房的价格将不高于建设成本加上合理利润,将促进新建商品房价格向合理水平回归,这个价格水平将大大低于目前的商品房市场价格,可带动二手房价回归合理水平,从而达到从总体上控制房价的目的。未来我们怎么样把中国的事情做好,要看重城镇化这个潜力空间,利用好这个潜力空间
(原文刊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月15日)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2017年 中国经济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们: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从一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龙头指标GDP报出6.7%的增长率,第四季度很有可能还是6.7%左右,一个年度小平台的表现为多年来绝无仅有。去库存方面,三四线地产去库存将与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企业家精神是什么?是供给侧最稀缺、最宝贵的要素。
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资本脱实向虚迹象。
2017年经济形势:有望阶段性探底 现在有很多学者和企业家判断还要经历一两年触底,更悲观的说是三五年触底,但我总觉得2017年应该很有可能看到这样一个阶段性探底,跟着应力求实现企稳。房产税的立法过程可能依旧漫长。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化?我认为要精准有效施策、振兴实体、抑制泡沫。中国整个改革进入深水区,现在所说的制度建设,都面临着好吃的肉吃完了、你只要一动就要啃骨头的问题,这个硬骨头如何真正啃下来,是对我们的历史性考验。
宽松的流动性在股市、债市、商品及房地产市场循环,各类资产价格泡沫轮动出现,但实体经济的投融资需求却一直非常薄弱。房地产市场的治本之策 首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立法方面,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充分释放有效地产供给,进而有助于平抑房价过速增长。这一提法有利稳定民间投资,振兴实体经济。
这意味着国家很可能加快相关高铁、地铁建设,教育、医疗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三四线城市吸纳人口、进而去化地产库存,一是靠与特大城市间的互联互通。
除继续着力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之外,还将需要在优化基础资源、能源产品的比价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形成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运行机制等方面有所作为。土地方面包括人地挂钩政策、合理增加土地供应、带动特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2017年的改革,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针指导下,在财税、金融、简政、国企、养老等相关的制度创新重点改革领域积极推进。深化改革,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深化改革是2017年的重点任务。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制度建设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投融资制度、税制改革。企稳以后,对接的就是升级版的中高速增长平台,这个平台争取要走八年、十年,至少是我们主观上要努力的。其次,房地产制度建设上,应标本兼治,实现治本为上。我认为可以谨慎乐观地预测:2011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下行中,有望在2017年完成较明显的探底。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实体经济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觉得非常明显的一大亮点就是明确地强调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中间伴随着产权制度保护建设。财政、金融都需注重寓调控于改革,大力推进PPP等创新机制的构建与发展,支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护生态等多重目标的实现。
如果以中央精神为指导,把具体的纠正错案冤案解决得更好,这就是给企业界吃定心丸最好的答卷。更重要的是,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去产能与提升品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扩大开放与引进外资、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这四方面的关系,中国未来进入高收入国家也只能和必须依靠实体经济。
四项制度改革合在一起,再加上相关的政策调控,那就是标本兼治,实现治本为上。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正面的说法——保护企业家精神。
金融方面提出宏观上要管住货币,微观上要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机性购房。二是靠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货币政策方面:应保持必要的稳健中性,适当处理相机抉择的工具组合,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注意防范风险。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高泡沫和高库存并存的局面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房市的定调是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包含五大方向即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
货币政策方面:应保持必要的稳健中性,适当处理相机抉择的工具组合,适应货币供应方式新变化,注意防范风险。土地方面包括人地挂钩政策、合理增加土地供应、带动特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发展。
那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高泡沫和高库存并存的局面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7年房市的定调是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包含五大方向即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更重要的是,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振兴实体经济要处理好去产能与提升品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扩大开放与引进外资、大企业与中小微企业这四方面的关系,中国未来进入高收入国家也只能和必须依靠实体经济。
立法方面,加快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充分释放有效地产供给,进而有助于平抑房价过速增长。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正面的说法——保护企业家精神。
我认为可以谨慎乐观地预测:2011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下行中,有望在2017年完成较明显的探底。保护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企业家精神是什么?是供给侧最稀缺、最宝贵的要素。去库存方面,三四线地产去库存将与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
这意味着国家很可能加快相关高铁、地铁建设,教育、医疗也是值得关注的领域。三四线城市吸纳人口、进而去化地产库存,一是靠与特大城市间的互联互通。
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资本脱实向虚迹象。其次,房地产制度建设上,应标本兼治,实现治本为上。
(原文刊载于《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月15日) 进入 贾康 的专栏 进入专题: 2017年 中国经济 。亲爱的21世纪经济报道读者们: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中,从一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龙头指标GDP报出6.7%的增长率,第四季度很有可能还是6.7%左右,一个年度小平台的表现为多年来绝无仅有。